XSLT之计数循环

如下代码定义了一个循环模板的例子:

<xsl:template name=”for-loop”>
<xsl:param name=”i”/>
<xsl:param name=”count”/>
<xsl:if test=”$i &lt;= $count”>
<xsl:value-of select=”$i” disable-output-escaping = “yes” />
</xsl:if>
<xsl:if test=”$i &lt;= $count”>
<xsl:call-template name=”for-loop”>
<xsl:with-param name=”i”>
<xsl:value-of select=”$i + 1″/>
</xsl:with-param>
<xsl:with-param name=”count”>
<xsl:value-of select=”$count”/>
</xsl:with-param>
</xsl:call-template>
</xsl:if>
</xsl:template>

调用方法:

<xsl:call-template name=”for-loop”>
<xsl:with-param name=”i”>1</xsl:with-param>
<xsl:with-param name=”count”>10</xsl:with-param>
</xsl:call-template>

结果输出1-10这10个数字。

想当年(第五回)

  君鹰家教开通以后,星智自然是寄予厚望的,想要好好运营,把学校勤办的负责人也找来帮忙。办公室的墙上也贴了家教的流程,和我们这些非运营人员也说,要是接到了找家教的电话要如何如何。

  头些天就没一个电话,当然这也很正常。但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月,还是没做成几笔生意。当初反对的人自然意见就更大了。星智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他加大了宣传力度,印了宣传年历,在几个大学里散发,不过效果还是有限。来注册的大学生是多了几个,但来找家教的家长还是没几个。短信那边和SP的合作也不顺利,最后也没有做成。这时候,有几个就说着要退出了。首先就是在公司住的那几个,可能因为和老大一直在一起,说的多了,矛盾大了吧。而星智在我们面前却还是表现得很自信,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有一次,市场总监发错了邮件,不巧被老大发现在工作时间处理自己的私单,只好走人。在随后的股东大会上,和星智一起住的三位股东正式退出,当然理由还是要准备毕业。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和其他几个也选择了退出。这时候公司的股东就只有两个了。在那个时候,星智说了一句,你们以后会后悔的,我很快就会拿到一笔几十万的投资。当然,我们既然退出了,也就不说什么。不过对他是否真的能拿到那笔投资也觉得靠不住。

  那时候我选择退出是因为觉得,团队的几个主要成员都退出以后,已经很难维持下去。而星智那时候的心态也让我感到失望。我知道在公司面临困境的时候他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他是借了钱来开公司的。然而我却没有见过他在空余时间学习管理方法,总是看电视消磨时间。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如此表现实在不能让我看到希望。

  某年月日,君之网的服务器突发故障,Raid的两个硬盘同时损坏,数据全部丢失。只有BBS用备份恢复到了半年前的数据,从这以后,原本唯一人气不错的BBS也冷清了不少。君之网也从此终结。星智再也没有精力和人力来重建君之网。后来,星智也放弃了君之网,把剩下的BBS给了showsa。这以后,因为没有可靠的服务器,经常无法访问,BBS也逐渐凋零。

  后来星智还真就拿到了一笔投资,数额不明。但这时候他选择暂时离开管理岗位,先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学习一下。公司暂时交给蓝海天。 这时候,没有了君之网,公司又重新开始以为客户开发网站为主要业务了。也因为没了君之网,就可以专心的做业务。在当初的成员多数退出以后,剩下的技术人员就不足了,蓝海天自己也要做开发。慢慢地,公司又活了过来,星智也重新回到了公司。

 

突然发现

今天回家开QQ,突然发现,密码框那里多了个k。点开一看……

原来QQ也学这个了。点了一次玩玩,发现还真不好使。虽然说这个排列还是保留了一些规律,但是找起来还是费力。如果字母的排列是根据键盘位置移位可能就会好一点吧。而且,这个功能似乎也太隐蔽了点,不注意还就不会发现。

拍毕业照

  星期三学校里拍了毕业照。先是穿学士服,这大褂还真不好弄,看上去也很简陋。然后就是一个系站在阶梯上拍集体照。那个太阳是正对着,眼睛都睁不开啊。不知道最后的照片里有多少个和我一样是闭着眼睛的。之后就是自由活动了,我们班就拉到了校门口,拍了自己班的集体照后,就是到处拉人或者被拉着拍合影。可惜这次没找到考拉,狐狸也没抓到(怎么弄得和动物园似的)。回来看看,我相机里的照片没挑出几张好的,其他人也都忙着,照片还没要到。本来想等凑齐了一起发的,现在就先放一张搞怪照吧。

  这就是要毕业了?想想还是学校里好,我们学校虽然是理工科学校,女生比例少,但在学校里的时候总还是天天有MM可以看。有点后悔这几年没去找个GF,这以后可就更难了~~~。

  这就是要毕业了?刚进学校的时候,曾经立志要吃遍华理,这就快要毕业了,小食堂都还没去过呢。哪天再和几个兄弟一起去呢?

  这就是要毕业了?在学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图书馆了,不用花Money就有很多书看。这以后这么多资源就没得利用了。

  这就是要毕业了?现在我已经是前辈级人物了,再过些年就该是骨灰级人物了,在小孩子面前都快成老爷爷了。

 

 

想当年(第四回)

  话说星智要做君之网二期,大家群策群力出了许多主意。最后,星智决定二期增加短信俱乐部和家教频道。短信俱乐部与一家SP合作,家教频道与雏鹰网合作。以前君之网并不能为公司带来多少收入,这次星智希望通过两个新的频道赚一点money。短信俱乐部提供短信订阅服务,提供比如天气预报等等服务。可以在网站上选择或是取消服务。家教频道则是为大学生提供家教中介服务。

  星智的这个决定在公司内部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认为,君之网现有的几个频道还没有很好的运营——事实上唯一人气比较旺的频道还是原来的那个BBS——现在再增加两个大频道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就更难运作了。另一方面对这两个新频道所带来的风险都有疑虑,尤其是对家教频道。许多人都提出了做家教中介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比如家教中介的资质、家教与学生之间可能的纠纷甚至万一出现家教欺负了人家小孩或者被人家欺负了公司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等等。但星智觉得,如果有雏鹰网这个有官方背景的合作伙伴,是没问题的。于是他就开始与雏鹰网商议合作,去雏鹰网那边谈判的时候还把我带去了。因为如果确定要做,那就是要由我来完成的。记得当初看到那个计划书上的财务预期的时候就心说,这似乎也太不靠谱了吧。不管这上面的数字有多神奇,最后还是谈下来了。网站以君之网和雏鹰网的共同名义,利润分成,在线支付使用雏鹰网的支付系统,他们有一个雏鹰卡的,据说小朋友都有。

  星智说,这两个频道都非常重要,交给新人不放心,所以短信由DigitalSonic开发,家教由我开发,这个家教频道也是我当时做的最复杂的一个项目。于是在很多反对声中,网站还是架起来了。但是做家教中介不是光有一个网站就可以的。要对大学生进行身份验证、登记、结账,还要人工接听找家教的电话——毕竟多数家长还是不看网站的,就要全天候都有工作人员,而当时多数成员都是兼职的学生。星智就招了专门的运营人员,负责接电话,每月有工钱。

  这里说一个小插曲。这时候blogchina,也就是现在的bokee搞了一个“非主流网站百强的评选”。星智想借此机会推广一下,于是在投票的时候,在BBS里放了一个小东西,有人访问就刷一票。刷了几天以后觉得作弊没意思就撤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结果里还真就有了君之网。现在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这也是君之网遗迹,多数就是对这个东西的报道。

  君鹰家教后来运营的如何呢?公司的发展又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

想当年(第三回)

  上回书咱说到星智打算创办自己的公司。要创办公司就要有资金。Money不会凭空变出来,所以筹钱也是一个大工程。心智自己向亲戚老乡借了一笔,但是还不够。于是就要大家一起集资,这时候,团队里有加入了几个人:寒意、SunBright等等,团队里的重要成员按照出的Money的多少来算股份。我是个穷人,但星智还是希望我入股。既然我没Money,就只能用我做的东西来顶了。就这样,我也算是有了1%的股份。股东总共有10来个,我是其中比例最少的。既然要办个公司,就要有各种各样的职位。于是就像姜子牙封神,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都有了一个名头。老大星智自然就是CEO;DavidWu是COO;笔神是CTO。其他人也有各自的职位。DigitSonic是首席架构师;我是首席程序员-_-|||。说实话,当初我还没听说过程序员原来还有首席的,也就是最近我才知道,还真就有这个名头。其他的还有市场总监、首席设计师等等等等。总之,咱们这个团队麻雀虽小,五脏都全了,六腑也都有了,光O就有4个。这么小的一个团队,差不多就是全民皆官了。虽说我这个职位也算不上官,也只有1%的股份,但此后每次开会也都有我的份。

  这段时间,除了准备注册公司,其他的还照旧。该拉客户的拉客户,该做项目的做项目。不同的是,以往做项目拿了Money市场和技术都分了,现在还要抽出一块作为公司资金。到手的Money少了,自然有点不爽,这也算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吧。这时候,为了方便,也为了分摊房租,fishricky、kita、sunbright住进了团队办公的地方——华理苑,和星智、DavidWu住在了一起。等到注册公司的事情差不多成了,就要给新公司起名字了。大家七嘴八舌想了很多,什么君幸、君悦(现在这个名字给别克用了)、君网、彼扬(牦牛壮骨粉?),后来星智还是用了他自己起的名字“敢梦”。这个名字是很有激情,很有理想,但听着总觉得有点像感冒……。不管怎么说,公司就是叫这个名字了,于是开始做公司CI,设计Logo、公司网站、名片等等。当时几个O和市场人员都有自己的名片,我们这些幕后人员默认是不印的。有点后悔当初没弄一张,现在也好留作纪念。

  前面说过,星智是个很有激情,很有理想的人。他当然不会满足于君之网的现状。他要让君之网有更多的用户,要通过君之网带来收入。这要凭现有的君之网是做不到的,于是他要对君之网进行扩容。就这样,君之网二期工程开始了。在华理苑,整个团队以及君之网的铁杆用户一起商讨二期工程要做哪些东西。在一块白板上,密密麻麻地画上了许许多多的设想。

  后来君之网二期工程做了哪些东西?君之网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且听下回分解。

 

拓展的感想

交互设计
  俺们住的那个宾馆的床倒是很干净。但是,被子在哪里呢?找了半天没找到。在床上按了按,摸了摸,发现原来有一层可以掀起来。看看底下只盖了一层白床单的床垫,这个到底是被子呢还是褥子呢?在柜子里翻出了一个毯子后,想想这个莫非是褥子?于是晚上先盖毯子。半夜发现那个毛戳得实在不舒服,于是还是盖了底下的那个不知是被子还是褥子的东西。早上起来想想,这个应该还是被子吧。然后发现不少人也有同样的困惑,才觉得自己原来还不算笨。想想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困惑呢?应该和床的布置有关。这里被子是平铺在床上的枕头是放在被子上的。如果被子是折起来的,或者枕头是放在被子下面的,我想就不会给我们这些不怎么住宾馆的人带来麻烦了。界面设计也是如此,要用更显而易见地提示用户使用方法,而不是让用户去研究。

  有一个游戏是孤岛求生。这个我对这个游戏的感受是最深的。这里先说对交互设计方面的感想。任务卡上有两条误导性的信息,一条是“任何落入激流中的物体都会被冲到盲人岛”;另一条是“周围都是湍急的激流” 。“湍急”,“激流”这两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周围的水是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想到前一条中的“物体”也包括人了。另一个游戏是地雷阵。在两边有两块画着红色斜线的区域,事前没有说明这是什么。但事实上,这是安全的河流。这个红色斜线的暗示加上之前教练描述规则时的误导,让我们很长时间都没敢进去。虽然说在这两个游戏中多半是教练故意的,但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感受:避免不必要的警示。自从WinXP sp2以后,IE在遇到ActiveX或者其他试图访问本地资源的时候会先阻止,然后给出一个警告信息。而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安全的,比如在本地打开一个有flash的网页的时候。这时,这个多余的警告信息就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惑。一些胆小的用户就不敢运行那个flash,而另一些用户对这些警告信息见怪不怪的时候,碰到一些真的有潜在威胁的警告时也会点了允许,这就像“狼来了”那样。如果IE能聪明一点,只在真正可能有安全威胁的时候才给出警示就会好很多了。

自省一下
  一开始玩bingo游戏。可能是考试考惯了,我一拿到那张纸,大致看了下要求,就开始闷头做。都没注意到原来那个签名是要问别人要的。在孤岛求生中也是看到任务卡就急着完成任务,而没有去仔细分析要求和条件。这样的习惯不好,很不好。

  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说想少一点犹豫,更决断一点。这确实是从断桥的得来的。但原因其实是,我本来是想早点上去的,但后来却是最后一个上去的。更准确的说,是要更主动一点。机会飘来飘去,不主动点抢先抓住了,那就不是飘走了就是给别人抓去了。

  OO说不要总是自省。那么自省就到此为止吧。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信息最重要。孤岛求生中,最重要的信息都在哑人岛上。但哑人却不能说话,于是造成了信息传达上的障碍。教练把游戏中的常人、哑人、盲人比作公司里的高层中层基层可能不是很贴切,但由此也可以体会到信息传达不畅所带来的麻烦。在找数字这个游戏中,30多张纸,要记住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就动用了照相机,拍到了大部分,再加上其他人记住的就得到了全部的图案。这是这个游戏的关键。拿到了全部图案,就可以慢慢研究了。研究出了全部结果,剩下来的就好办了。可以看到,两队最后采用的方案都是差不多的。成绩差别的原因除了熟练度,最终要的就是信息了。也难怪会有CIA、FBI、中统、军统了。

P.S.
我在断桥上差一点就想拽着绳子滑过去的……